曾经登峰造极的tiki-taka,如今已被足球战术抛弃?

作者:小小主编发布时间:2023-03-02 12:24:36阅读次数:85

2012年4月27日,瓜迪奥拉宣布离开巴塞罗那,“执教巴萨这4年如同永恒,但这4年同样令人筋疲力尽。我感觉力竭,空虚,需要重新补充能量。”在巴萨“宇宙流”睥睨足坛4年、揽下沉甸甸的14座冠军奖杯后,瓜帅亲手结束了一段短暂而永恒的璀璨时光,他当时没有想到,那段tiki-taka足球的光辉岁月,不会得到复制。

此后的十年间,tiki-taka盛极而衰,在高位逼抢结合高强度跑动的思潮制约下,终于陷入低谷,尽管它依然遗绪漫长。潮起,潮落,都是不可挣脱的自然规律。

图片

瓜帅离开巴萨时,人们还不会质疑tiki-taka的未来,因为紧接着那个夏天的2012欧洲杯上,西班牙国家队成功卫冕,实现大赛三连冠。巴萨和西班牙队在俱乐部和国家队层面,都完成了tiki-taka的制霸,将精准短传编织控球网络、传跑配合利用球场空间、失球后反抢夺回球权的一整套传控哲学发扬光大,影响无远弗届。

本世纪前十年实用主义至上的思潮被摆脱,足坛主流转向学习tiki-taka理念,尽管多数徒具其形未能学到精髓,但成功者仍收获满满。2014世界杯上,德国队借鉴传控优点,以技术流配置踢出迥异于本队过往风格的流畅传递,配合上定位球等传统艺能,最终成功加冕。俱乐部层面,瓜迪奥拉以传控理念为基础在德甲和英超铸就冠军,让拜仁慕尼黑和曼城对各自联赛形成现象级的绝对统治力,也促成更多球队将其作为打法的基础。

图片

瓜迪奥拉的同道中人或效仿者,也在散布其引领的哲学。曾与瓜帅在餐桌上用盐罐、玻璃杯推演战术对决的图赫尔,在多特蒙德展现过带有个人特色的传控风格。曾在拜仁二队与瓜帅探讨过战术体系的滕哈赫,也在阿贾克斯打出改良版的控制型足球。在曼城出任副帅亲炙瓜帅教诲的阿尔特塔,同样将部分传控元素带回了阿森纳……甚至在更草根的球队也能找到风格类似者。纯草根出身的萨里,在恩波利踢出“萨里波”跻身意甲,此后在那不勒斯争冠功败垂成,“三小锋线”和若日尼奥引领的中场引人侧目。罗杰斯治下的斯旺西,埃迪·豪带领的伯恩茅斯,甚至格雷厄姆·波特引领的瑞典低级别联赛球队厄斯特松德,都展现着传控风格的深远影响力。

图片

然而随着时间推进,tiki-taka却愈发远离最重要的冠军。2014世界杯上的卫冕冠军西班牙、2018世界杯上的卫冕冠军德国均遭遇小组出局的厄运,俄罗斯赛场上传控型球队的集体失败体现得尤其显著。在俱乐部层面,笑到最后的欧冠冠军得主之中,连2014-15赛季路易斯·恩里克带领下夺取三冠的巴萨,也淡化了瓜帅时代的成色,而安切洛蒂和齐达内带领下五次登顶的皇马,都只是部分保留了传控底色,添加上了更多的元素。克洛普带领的利物浦、弗利克执教的三冠王拜仁,更是远离了传控。如今五大联赛的豪强阵营,普遍都具备一定程度的传控能力,但谁都不会再踢出经典版的tiki-taka。

2013年皮克曾爆出盛世危言“我们成了tiki-taka的奴隶”,引发一场争论,那时他就意识到传控可能撞上南墙,而回过头来人们发现,他的言论有其透彻之处,tiki-taka真的需要特定的人员、在特定的时代才能绽放最耀眼光芒,其余人员、其余时代的组合,或许都得不出最纯粹的成果。

图片

巴萨和西班牙队在2008至2012年间所拥有的,正是最合适的人员,从教练瓜迪奥拉、阿拉贡内斯和博斯克,到中场哈维、伊涅斯塔再配搭后腰(西班牙队的塞纳、哈维·阿隆索,俱乐部和国家队兼备的布斯克茨)的核心配置,以及担当完美爆点的攻击手梅西、比利亚,方得最美妙的融合。然而哈维、伊涅斯塔式人物可遇不可求,他们身边的法布雷加斯、大卫·席尔瓦都无法取而代之,各路后辈克罗斯、蒂亚戈、维拉蒂们,也都无法通过扮演一支球队的核心,推动一整支球队达成传控风格。而球队一旦缺乏哈维和伊涅斯塔对于传球体系的组织、对于空间的感知、对于致命一传的把握,便往往陷入为传球而传球的泥潭、沉溺安全球的陷阱,僵局无法豁然开朗,自我催眠后最终反受其害。

2018世界杯上德国和西班牙的失败,便能提供注脚:两队面对对手的大幅回防,只能在禁区外进行安全球倒脚,中前场众将传球缺乏穿透力,跑位没有冲击力,近乎“围而不攻”。德国几乎将4231前压成了3142,结果前场人满为患,小组末战韩国尾声“门卫”诺伊尔冲到前场被断球打反击,孙兴慜射入空门,成为德式传控惨败的缩影。西班牙在1/8决赛对俄罗斯形成围攻,然而掌握的绝对控球优势却多为安全球的反复传倒,最终做到的只是消耗对手体能、浪费自己时间,创下1966年有统计以来世界杯单场传球成功次数最多纪录(1114次传球,成功1006次),却被拖进点球大战遭东道主淘汰。

图片

同样的失败还出现在传控的另一大本营巴萨,巴尔韦德带队暮气沉沉,自封克鲁伊夫信徒的塞蒂恩误入歧途,招致2比8拜仁的惨败,如今瓜迪奥拉时代tiki-taka风格的重要参与者哈维重返诺坎普执教,也只是部分保留了传控元素,并未全盘回归、也无法回归瓜的时代。

传控流派的其余重要主教练之中,图赫尔在巴黎圣日耳曼强调边路小兵团快攻,在切尔西讲究控制后交由“无锋”进攻群发挥;滕哈赫在阿贾克斯“无锋”、高中锋都有过尝试;萨里在切尔西和尤文图斯,都未能全面延续传控风格……更不必说风格嫁接到其他球队时出现的不适应了。

图片

一代宗师瓜迪奥拉也在进行自我修正,在拜仁他固然有通过改造拉姆和基米希、诺伊尔踢“门卫”给传控增添了新招数,但也给予了罗本和里贝里充足的持球自由和进攻选择,在曼城他拥有过大卫·席尔瓦和德布劳内双核,有过继续让边后卫变身“边后腰”的尝试,但也讲究快攻中的直传,德布劳内屡屡用长距离直传助队友狂奔突击,就是这一套路的体现。

不仅纯粹的tiki-taka难以得到延续或复制,盲目学习此道还有副作用。从西班牙到德国足坛,都出现了球员同质化的不良倾向,引发业界警惕。对于控球的过度强调,让从门将到前锋的所有位置球员都专注于打磨脚法,却疏忽了其他素质的提升。像德国队拥有诸多脚法出众、风格雷同的攻击手,但在克洛泽淡出后却再无一位够格的9号位射手,就被认为丢失了传统。这种副作用也促使各国反思,进而对tiki-taka有所扬弃。

足坛一个重要趋势是风水轮流转,某种战术思想、攻防理念、阵型体系的一整套哲学方法论,其效用会在流行一段时间后被冲淡,被卷土重来的其他流派抢夺主流地位。tiki-taka也不例外,如今已被盛行的高位逼抢、高强度跑动、快速攻防转换这一套路抢走风头。

图片

在tiki-taka的鼎盛期,穆里尼奥以防守反击、西蒙尼以软硬结合、孔蒂以三中卫快攻体系,都曾反潮流取得过短暂的成功,而随着时间推移,克洛普、弗利克等德系教练引领的思潮,真正给足坛带来了新意。对于逼抢和跑动的强调,其实也是tiki-taka的要义之一,但两套体系的最重要区别在于发动进攻上,德系教练们的追求更为简练、立体,对于比赛节奏、球员身体和速度更为重视,而收获的效果也更为显著。

克洛普率领利物浦复兴,将他在多特蒙德倡导的Gegenpressing思潮推到了新高度,红军站上欧洲之巅,与曼城在英超的长期抗衡也是英超史上罕见的胶着,即便两次以1分之差落败,也无碍其伟大。弗利克铸就拜仁的三冠伟业,全队超群的跑动能力是制敌关键之一,8比2屠杀一役比巴萨多跑了将近10公里(107.55公里对98.28公里)。从前锋开始发起的逼抢,集群设计的针对性压迫,强悍体能支撑的跑动,断球后迅捷发动的打击,这一整套思路行之有效,尤其让tiki-taka难以应对。其中一个收效最明显之处在于:诸多球队针对后卫、门将的后场传递进行定点打击,屡屡逼抢奏效令其出错——对门将尤其如此,连瓜迪奥拉也为此付出过巴尔德斯、诺伊尔、克劳迪奥·布拉沃失误的代价。当然,这也倒逼门将进一步修炼脚下技术,埃德松、迈尼昂们的传球能力就堪称一绝。

图片

高位逼抢思潮对于球员身体和意志、速度和耐力、战术理解力和贡献度的全面要求,也让最精英球队对于“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达到新高度。也是在这套体系中,中锋的作用与价值重新得到凸显,弗利克版拜仁体系中的头牌人物莱万多夫斯基,逼抢对方门将屡屡奏效的本泽马,都踢出过金球奖级别的发挥。如今各路豪门大多配备一位战术支点、进攻核心级别的正印中锋,这已经迥异于tiki-taka时代。当然,战术趋势循环往复,已在历史中不断得到验证,未来传控风潮再起,犹未可知。

本文转自体坛周刊

原文链接

标签: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