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根宝模式很难复制,根宝精神值得学习
摘要:重要的是,根宝和根宝基地在这23年来,一直在脚踏实地做青训。
申花主帅吴金贵曾多次表示:“如果每个省市都能真正重视足球发展,集中优势资源,每个省市都有一个类似根宝基地的优秀青训机构,中国足球何愁无人可用?”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根宝模式不可复制。
2000年,徐根宝在崇明岛创建足球基地,为中国足球培养人才。
根宝模式的核心,是带头人徐根宝。球员时代,他是国足队长;教练时代,他曾担任国字号主帅,是唯一带领两支球队拿到国内顶级联赛冠军的主教练;2000年,56岁的他掏出全部家当600多万元,再贷款2300万元,近乎“天马行空”开启足球创业;2009年,他和武磊等弟子联手实现“十年磨一剑”,帮助上海时隔26年再夺全运会冠军;2023年,根宝基地第一期弟子武磊等帮助上海海港队夺中超联赛冠军,根宝基地第四期弟子朱辰杰、蒋圣龙等助力上海申花队称霸中国足协杯——近期国足首发11人,根宝基地培养的国脚多达5人,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为提高中国足球水平,在各省市复制根宝基地模式,到底是否可行?笔者认为,确实很难——徐根宝本身就是一个很难被复制被超越的对象。
徐根宝当年在中国国奥队的助手、前国脚杨礼敏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说到徐根宝对足球投入的事业心,国内足坛没有人不说这个的!”说这话时,杨礼敏也佩服得跷起了大拇指。不管是球员时代的经验积累,还是教练时代的敢于创新,抑或是投身市场经济扮演弄潮儿的勇气魄力,徐根宝的专业能力、人生阅历、胸襟格局和隐忍坚持,非常人能及。
中国足协主席宋凯造访根宝基地,当面向徐根宝就青少年人才培养“取经”。
2000年,根宝创建足球基地时,全国各地都在上马足球学校。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当初甚嚣尘上的狂热早已散去,如今依旧还能健康运营的足校所剩无几,能健康运营并持续输送国脚的,更是凤毛麟角。根宝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以现在的结果反推当年的决策,人们总爱贴上“眼光”“运气”和“精明”的标签,徐根宝对此不以为然:“我办基地的动机,就是希望让中国足球出球星。当时有位房地产商是球迷,找到我,上海闹市区的一个楼盘投资500万元,很快能挣大钱,但我已经下决心把钱投到崇明岛了。后来基地旁边还有300亩地,300万就可以拿,现在起码值两个亿,但当时没钱呀。所以说,我的人生就不能搞房产,我的人生就是用来搞足球的。”
如今,徐根宝是上海2005-2006年龄段全运队的总教练,继续站在青训第一线。
复制根宝模式,显然就更难。首先,根宝模式的核心之一,是徐根宝和一批负责任的优秀本土教练,始终亲力亲为站在青训的第一线,始终在孤寂的崇明岛长期坚守专业主义。光这一点,可能就要劝退近九成国内教练。经过23年发展,以徐根宝为代表的教练组,以武磊、颜骏凌为代表的基地出品人才,已让根宝基地成为国内青训行业的一个标杆。
其次,根宝模式的另一个要素,是他在崇明岛有自己的“井冈山根据地”,有一片他为人生理想不懈奋斗的沃土,可能更是这位老派足球人的精神家园。
有了自己的青训基地,要比不少青训机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租赁场地,增添太多可持续发展的概率。徐根宝的老搭档奚志康,就道出根宝模式难以复制的重要因素:“根宝不仅是足球专业的强者,更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确切地说,他还是老板。如果他没有自己的基地,不是基地的负责人,不是他说了算,武磊可能就培养出不来。他不仅在专业方面说了算,在其他方面也是,他既懂足球也懂管理,这对于青训需要遵循的长期主义、坚守科学规律都非常重要。”
基地是徐根宝培养人才的“井冈山根据地”。
最后,根宝基地收获成功的背后,是上海政府对于足球事业的参与支持,是上海这座城市软实力的生动体现。上海一直是全国足球重镇,足球运动长期让市民深度感受城市进步的获得感,这座城市向来高度重视足球事业的发展。2009年,时任市领导就在相关批示上明确表示,“足球是群众热爱的体育运动,上海足球事业的发展,不能因为‘市场化’而放弃政府的责任”。
徐根宝曾说,自己在市场探索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基地发展更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我当初卖曹赟定300万,张琳芃800万,这个价格是比较理智的,当时我们基地一年开销要1000来万,你不可能10年才出这一批人,后面每年都要有。回头来看,我在运作上是成功的。但这个成功不是刻意的,是顺其自然的,人家买球员、东亚和上港融资、体育局购买服务等等,我靠这种方式生存下来,但这种生存又不是我事先想好的。”
2009年,徐根宝率上海全运队夺冠,武磊等弟子一起把金牌挂在恩师的脖子上。 顾力华 摄
其实,根宝模式最早被提出,是在2009年。当时上海体育局与当时的上海东亚俱乐部签署协议,合作全运会上海男足——东亚俱乐部负责球员培训管理与比赛指挥,体育局则提供后勤支援,保障经费、医疗和科研等工作,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帅徐根宝辅以强大的助教和后勤团队,俱乐部与体育局各司其职,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发挥最大效用,最终上海全运队收获2009全运会冠军并在2012赛季成功冲超。之后,上海不断加大顶层设计、政策引导的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2015年,上海改革原有体制内一家包揽的传统模式,通过全运会购买社会服务、创新建立多个足球精英培训基地的办法,引入市场思维,激发职业活力。如今,根宝基地再度承担起代表上海争夺2025大湾区全运会足球项目荣誉的责任。同样,在不少中超俱乐部遭遇资金问题出现运危机动时,今年上海滩两家职业俱乐部海港、申花的发展相对平稳,这同样离不开投资方的稳定投入、稳健运营,更体现有关方面对上海足球事业的呵护,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软实力。
根宝基地运转至今已有23年,培养出一大批队员。
在笔者看来,根宝模式在国内的确独一无二,也不太具备复制性,但是在中国足坛,根宝基地的人才培养始终是中国足球的一个亮点,一直闪耀在整体大环境的黯然委顿之中。目前,中国足球的行业整顿并未结束,显示了有关方面呵护足球发展的良苦用心。
在这一背景下,根宝基地的人才辈出,持续闪耀,对于那些只会从足球中捞私利的腐败分子,对于那些只想从足球中获得加官晋爵好处的投机官僚,对于那些只会夸夸其谈好高骛远的愤青喷子,对于那些习惯于网络拉踩引战的流量乞丐,都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更是值得所有中国足球从业人员学习的。
根宝基地2007-2008年龄段梯队,以4比1战胜国少2008年龄段选拔队。
根宝的模式是不是最好的?这是一个可以探讨的学术话题,最终的探讨结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根宝和根宝基地在这23年来,一直在脚踏实地做青训。仅凭这点,根宝就很值得中国足球学习,值得我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