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高原上的“足球梦”

作者:小小主编发布时间:2024-06-24 18:04:35阅读次数:0

6月中旬,甘南草原阳光热辣,海拔4500米的太子山主峰若隐若现。正午,22岁的才让东知与队员们顶着烈日在操场上刻苦训练。

脚下的足球,是他们的目标,也是他们的世界。

他们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男子足球队,这支以高原地区学子为主的球队战斗力突出。就在上周,他们代表甘肃省参加2023-2024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生男子校园组全国总决赛,获得了第13名。

从2009年建队以来,这支球队“成绩斐然”。在2023年第五届甘肃省大学生运动会男子甲组足球比赛中一举夺冠。2019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甘肃赛区)冠军。同年,参加全国北体大杯五人制冠军赛,获得三等奖……

“我们的球队成员大多来自高原,以甘南州碌曲、玛曲、夏河3个高海拔县的学生为主,他们从小热爱足球,体能好,耐力足,有拼劲儿。”皮肤黝黑的足球队主教练刘尚俊提起球队,满脸的自豪。

现任队长才让东知和门将索南达吉是“发小”,均来自玛曲县曼日玛乡的牧民家庭,从小就踢球,又先后考进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延续足球梦想。在校队,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他俩之间的战术配合“天衣无缝”,技术也越来越好。

跋涉2000公里到广西梧州参加比赛,队员们都沉浸在兴奋中,但闷热潮湿的天气成为他们的第一道“坎”。赛前训练时,队员们就有种“醉氧”的状态。6月7日,球队首场比赛“败下阵来”。

刘尚俊在场外更着急,他坚持让队员多喝水,专门买来冰块“降温”。当天比赛结束,他连忙召集大家开会,总结得失、研究对手、剖析战术,给队员打气,“一方面是天气炎热,另一方面是缺乏经验,但我们的士气要提上来。”

从一开始适应场地、天气、技术落后的输球,队员们凭借强大的体能和拼劲,迅速进入了比赛“节奏”,尤其是后半场时体能的优势愈发明显。7场比赛,他们拿下了5场胜利。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渡地段。在3000米的海拔,要练就强大的体能,是一项艰苦卓绝的“战斗”。一场比赛只有短短的90分钟,却是队员们很多个日日夜夜的刻苦训练换来的。

每天早上6点40分,队员们先到操场跑圈,几乎是风雨无阻,有时候也跑到学校对面山上拉练。午后练技术,傍晚踢比赛,以赛促练。除了集体训练,队员们还单独加练,运球、颠球、射门、头球,一遍又一遍……

“队员们都很朴实,特别刻苦,这种体育精神与学校‘缺氧不缺精神’的办学精神一脉相承。”刘尚俊说,“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给了足球。每周训练5次,周一、周三练速度,周二跳台阶,周四、周五练耐力,每次两个小时,还包括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

在刘尚俊看来,要想真正赢得比赛,就要提升球队的技战术水平,《足球比赛数据分析》等自费购买的书,几乎占满了他的办公桌。“海拔高缺氧,给身体素质带来挑战,正是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成为赢得比赛的关键。”刘尚俊说。

新队员的引入也是这支球队很重要的工作。在每年新生入学期间,球队都会展开新队员的招募工作,通过海报及学生之间的传播,发动热爱足球、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参加考评,有潜力的学生将被选入校队。

来自碌曲县的法学系大一学生才让东智,去年秋季入学就报名参加选拔,并顺利进入校队。

“我也是从小喜欢足球,进校队才接受完备、专业的训练,技术得到了较大提升。这次有幸代表甘肃省参加比赛,收获特别大,不仅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见识到了强队的水平。”才让东智说,“希望在以后的比赛中踢出更好的成绩。”

实际上,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内的足球氛围也很浓厚。每年一次的全校“岗尖杯”比赛,每个院系的迎新赛、欢送赛,班级之间的友谊赛,与甘南州草根俱乐部的联赛……“校园内周周都有足球比赛,我们还与州体育局联合组织体育赛事,为全州各类体育赛事输出运动员和裁判员。”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李锦煜说,学校有力地带动了全州足球及体育事业发展。

今年5月,甘肃省教育厅决定依托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和甘南州教育局设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基地,以此来带动各学段足球教育引领互动、同步发展,这让刘尚俊和队员看到了新的希望。

夜幕降临,足球场内亮起灯光。刘尚俊照常早早地“守”在这里,队员们也和往常一样,挥洒着汗水,享受着足球带来的快乐。(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杨争荣)

图片

队长才让东知在训练射门 尹晓军 摄

图片

队员们日常体能训练 尹晓军 摄

图片

队员们日常体能训练 尹晓军 摄

图片

队员们进行点球训练 尹晓军 摄

图片

队员们进行点球训练 尹晓军 摄

图片

足球队主教练刘尚俊给球员讲授战术 尹晓军 摄

作者:尹晓军 杨争荣

标签: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