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看」的中国足球,有多大的商业价值? | 中国足球地理·杭州

作者:小小主编发布时间:2025-04-01 21:16:52阅读次数:0

图片

图片

文 / 杨雨蒙

摄像 / 王楠 杨雨蒙

剪辑 / 王楠

视频版

文字版

图片

球迷都是「傻」的?

「国足都这样了,还有人抢着看?」「这场比赛,到底意味着什么?」「谁花好几千看国足啊?」……这样的问题,在互联网上不绝于耳。

面对提问者,有人高谈热爱,有人抬升价值,都想要对方接受自己的思想。但还有一群球迷,给了我们更为质朴的回答。

「吃一个月泡面也要来看国足。」一位从河南来到杭州的大学生球迷告诉氪体,「我从没见过这种规模的比赛。河南队平日在郑州航海体育场,一场中超联赛的平均上座也就1.5万余人,但这场,是7万人一起喊的‘中国队’。」

还有的球迷,则承载了同学们的希望。

「六个人,八部设备,抢了一张球票。」为了能来到现场,一位来自台州的大学生发动了整个宿舍的力量,凝聚了六个男生对这支国家队的全部期待,对他来说,这不是一场球赛,而是一场青春的朝圣。

一对来自山东的双胞胎兄弟,分别从南昌、武汉两地奔赴杭州,为了省去一晚住宿,他们选择卧铺出行。

最终兄弟俩在看台上重聚,为了同一面红旗呐喊——这种双向奔赴,也许比胜负本身更重要。

而还有更多没能抢到票的球迷,干脆跑到「大莲花」外,围着球场听呐喊,感受气氛。他们的每一步路程、每一次奔赴都是一种参与。

而这群人,都是在社交媒体上被冷嘲热讽为「看什么国足」的群体。他们毫不在意地用表情包回怼,正如小红书本次话题:「就支持国足那咋了?」

图片

ECO氪体摄于现场

足球博主 @杜兜表示,未来的路可能还很长,我们还有许多个四年可以陪着国足一起成长;但也有不少人,再也没有下一个四年——就在这场比赛中,球迷们深情地纪念了一位来自湖南怀化的小球迷林子今,他因病去世,生前最大心愿就是「希望国足打进一次世界杯」。

这句话击中了许多人情感的底线,为这场比赛增添了一份沉重而真实的情感注脚。

来到现场,就意味着成为了这场「战斗」的一部分。就像《龙珠》中,孙悟空举起双手汇聚元气弹,每个人的呐喊和期待,都在为中国足球积聚力量。

哪怕球迷永远看不到世界杯的荣耀,哪怕比分总是令人失望,他们依然在这里,用行动诠释着「我可能不是第一个支持国足的人,但我愿意成为最后一个。」

图片

ECO氪体摄于现场

当线上的黑子、吐槽、段子越来越多,线下的奔赴、呐喊、热泪反而显得格外珍贵。

对于这些球迷们来说,他们的情绪或许不算理性,但那份深沉的忠诚与陪伴感却是无可替代的。他们不讳言国足很弱,但也从不否认国足代表着一种「我们仍在场」的身份认同。

正如赛前连荷里的横幅:「刷新的不只是上座率,更是我们对中国队的决心和信心。」

现场不是看输赢,而是成了一场自我的圆满。这份「傻」,背后是中国足球最真实的资产。即使现实是一次次失望,哪怕世界杯梦遥不可及,球迷对「国足」这两个字,依然有情绪,有牵挂,有一份「我总得亲眼看一看」的执念。

而城市和品牌,也在这一场场国足比赛中,承载住了一份赤诚的爱,收获了更多产业价值。

图片

ECO氪体摄于现场

图片

我们需要更多的国足比赛

从行业层面来看,国足的比赛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场集票务、消费、文旅于一体的综合经济盛宴。

具体来说,本场比赛最高1380元的球票15分钟售罄;超高价包厢28800元,同样被快速抢空。二手票务网站球票价格翻了十倍,依然挡不住球迷的热情:70588人上座,仅门票收入就突破5000万,同时刷新了票房和上座纪录,更在城市经济上激发出巨大效应。

根据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数据,3月21日至25日这一期间,杭州接待外地游客达668.6万人次,同比和环比均呈现显著增长,充分释放了全市文旅市场的消费潜力。

浙江联动全省11个地市举办「诗画浙江,‘足’够精彩」世预赛文旅推广活动,从3月21日持续至27日,在吃、住、游等方面推出800多项优惠政策,球迷凭观赛门票可收获观赛、游览、消费一体化体验。

杭州市政府更是联合文旅企业、景区推出「看球+游湖」套餐,球迷凭观赛门票可享受多项文旅消费优惠。

比赛当天,全市住宿设施共接待过夜游客21.1万人次,其中钱江世纪城区域的酒店表现尤为突出,省外游客占比高达82.7%,入住率一度攀升至89.4%——按外地球迷占购票人群60%的比例估算,本场赛事直接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消费达3.08亿元,综合带动杭州消费超10亿。

赛场周边的商业区同样焕发出强劲活力。大莲花底层的莲荷里商业区迎来2025年以来的客流最高峰,客流量环比提升3.7倍。赛后大莲花商圈内的餐饮更是家家爆满,营业时间最迟延长到了午夜后2点,创下了开年以来的最大客流高峰。

图片

聚集在商圈看比赛的球迷们 拍摄:ECO氪体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前段时间生意惨淡,很多家饭店还或多或少裁掉了部分员工,结果当晚的人流量远远超出商家的预期,有的饭馆一度出现炒出什么菜上什么菜、柜台上剩下什么饮料喝什么饮料、冷藏柜里连菜叶都被抢空的「狼狈」景象,体育赛事的消费带动力可见一斑。

同时,设在场外的中国之队官方球迷商店,早在赛前一天就有着大量球迷前来购买国足周边,比赛当天30多度的高温下,球迷依旧大排长队。

据国家队官方衍生品合作方孚德介绍,本场比赛,他们在现场零售点备货的总价值超过了100万,是去年厦门场次的2倍,线上销售情况同样乐观,销售额高达60余万。

图片

ECO氪体摄于现场

此外,赛事还吸引了众多知名品牌的跨界加盟。

此前成为中国之队官方合作伙伴的鱼跃医疗、加入亚足联亚洲区预选赛全球赞助商行列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度小满,以及与亚足联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团旗下食品配送平台Keeta,都在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渠道,寻找与国家队受众的深度连接,为未来的商业生态布局奠定基础。

这种以赛事为载体的「流量经济」模式并非杭州一城的专利。

辽宁省体育局数据显示,国足在沈阳对阵泰国的「36强」比赛,仅6月6日一场比赛就吸引超4万名外省市球迷涌入,直接带动消费超3亿元;厦门主场更有来自全国20个省、市以及28个国家的45336名球迷参与;而青岛场次中,观赛人数达到3.7万余人,其中外地球迷超2.5万人,直接经济效益超过8000万元,综合效益约达5亿元。

从沈阳到青岛再到杭州,这些数据无不印证着,国足赛事流量正转化为各地城市的增量经济。

就在国足在杭州比赛当天,U22男足比赛也在江苏盐城同步进行。经过三轮较量,中国队以1胜2平的不败战绩问鼎赛事冠军。尤其是第二轮中,18985名现场观众,共同见证中国U22男足以1比0绝杀韩国队,让盐城的「赢城」称号,借助社交网络传遍大江南北。

图片

本届赛事,对盐城这座城市而言,意义更为重大。

首次承办国际足球赛事,场均观赛人数就突破1.5万,当地文旅部门也针对观赛群体推出了专项优惠政策。不仅丰富了观赛之外的文旅体验,也推动了「赛事+旅游」的消费模式落地生根,也为未来承办更多高规格体育赛事积累了口碑与信心。

可以看出,不论是什么级别的国足比赛,其产业价值,不仅体现在一场比赛上,更在于其为城市带来的文旅融合、消费升级以及品牌溢价。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关于体育部分,就提到要深化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支持各地增加优质运动项目和特色体育赛事供给。

每一场赛事,都像是城市经济的一次大动员,既展示了体育的号召力,也为未来的体育商业生态和城市发展模式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中国足球或许还在路上,但中国体育产业和这些城市,已经在赛事经济的赛道上,跑出了属于自己的节奏。

图片


图片

图片

标签: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