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体育 | CBA、WCBA打得热闹,前30却难寻国手
4月份的第一周,CBA结束了常规赛较量,各大奖项和常规赛数据全部出炉,而WCBA正准备展开总决赛的争夺,一个赛季的征程也要画上句号。总体来说,中国篮球最顶层的这一年差不多又要过去,可以开始盘点了。
盘点些什么呢?更准确地说,是盘点联赛,还是盘点中国篮球呢?
盘点联赛,那当然是精彩纷呈热闹非凡。WCBA各种热点不断,季后赛下克上层出不穷;CBA的常规赛已杀得人仰马翻,各家球迷有的开心有的郁闷,虽然没有中超那么高的上座率,却也别有一番热闹。
但对于绝大多数中国球迷而言,联赛并不等于中国篮球。在中国篮球各联赛还无法真正职业起来的时候,大家在意的依然是:有哪些人能脱颖而出,成为国字号的栋梁。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答案比较凄凉。由于中国篮协的政策变更,这一年联赛的热闹,几乎可以用两个字来总结:外援。
一眼望去,CBA场均得分榜上几乎全都是外援的名字,细数之下,中国球员直到第22位才出现,而常规赛MVP胡金秋,只能排到第32位。
CBA总共只有20支球队,这也就是说,所谓的最有价值球员,场均得分在大多数球队里连二当家都不算,而他的篮板虽在中国球员中数一数二,在总榜上也只排到第18。显然,如果不是考虑其他因素,这个MVP奖项怎么也不可能落到中国球员手里。
有评论把这个问题归咎于中国篮协今年放宽了外援限制,外籍球员得到了更多时间。但实际上这并非今年独有——近10年来,但凡CBA联赛允许外援上场,中国球员基本上没能力凭表现拿MVP,得分王就更没戏。
WCBA的情况亦无甚区别。国内球员中得分第一的韩旭,在总榜上列第31位。也就是说,曾经贵为世界亚军的中国女篮的绝对核心,在本国联赛连前30都进不去。
要知道,韩旭和李月汝曾被中国球迷认为是世界级中锋,是能和世界顶级中锋一争高下的。但在得分和篮板这两项最重要的数据上,她都在30位之后。要么,是她的能力出了问题;要么,是联赛的政策和配置出了问题。
其实,无论是CBA还是WCBA,问题都是类似的。中国篮球的水平,的确比不上欧美强国,俱乐部大可以在外援身上一掷千金,换取最直接的回报和快乐。在某些崇尚自由市场的球迷看来,这很合理。
问题来了——在中国篮球联赛大多数球队,外援都是绝对核心主力,中国球员只是填补场上空洞的工具,哪怕是国手,也只是更好用一点的工具而已。那么,由一堆或好或差的工具组成的中国队,在刺刀见红的国际赛场上能打出个什么玩意?这真是一个极其深刻而残酷的问题。
其实,解决问题并不难,很多人给出过可行性方案。一种是限制外援工资水平,只允许引进比国内球员稍强的外援。一种是限制强队外援人数,尤其是拥有国手的强队,逼迫国手挑起原本属于外援的重任。而且这两个办法还有附加效果,前者可以压缩各队日益增长的开支压力,后者可以增加联赛的悬念和观赏性。
但是很可惜,这些可行性的办法,和恢复联赛升降级等建设性意见一起被视而不见。所以很可悲,它们也将与中国篮球一起,泯灭沉沦下去。
文/湖北日报记者 郭晓明
图/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