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 | “一球未进,一场未赢”的常州,告白了中国足球真精神
本届苏超最具流量的常州队又输了。苏超联赛第8轮,常州队昨天以0比5惨败给盐城队。
输球后,“常州发布”今天连发两篇文章。《致常州的绿茵追梦人》提及市民正以不同方式热情参与其中,盛赞“每一位绿茵追梦人,都是城市英雄”,字里行间透着“迎难而上的决心”;《致每一位喜爱常宝的球迷》则温情满溢,既感谢球队“屡败屡战的真心”,也致敬球迷“不离不弃的坚守”,更感恩社会各界“汇爱成光的支持”。
在中国足球的语境里,输赢都是常态。常州队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以“零进球零胜利”的战绩,反而成了全网最具流量的球队。球迷们所热爱的,不仅是足球本身,更是队员们在巨大差距面前依然全力奔跑的倔强。这种精神让常州队的故事有了别样的感染力。
常州队和苏超的火爆,更离不开一场全民参与的“造梗狂欢”。从“十三妹”到“恐龙妹妹”,常州官方宣传片开篇便毫不避讳地坦言——“一球未进,一场未赢”,并接住每一个自嘲式标签,将球场的失利转化为城市形象的传播契机。这种“输球不输阵”的智慧,造就了“赛场成绩垫底,网络热度登顶”的奇观,也让赛事跳出了单纯的竞技范畴。
如今的苏超早已超越了业余联赛的定义:球迷看完球顺带打卡文旅景点,足球与城市文旅、日常生活实现了无缝融合。在这场狂欢里,比分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城市文化的展示、市民情感的凝聚也是主线剧情。
当苏超联赛的战火燃烧到第三个月,“业余比赛重在参与”的论调早已站不住脚。上一轮0比2不敌徐州队后,常州队球员掩面痛哭的画面,清晰诉说着球队对胜利的渴望。
但常州队,正以一种“反向传奇”的姿态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这份“唯一”的背后,藏着中国足球最需要的土壤:不唯成绩论的包容,对拼搏精神的珍视,以及让足球回归生活本真的态度。苏超的爆火或许给中国足球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像常州这样,让足球扎根于城市文化,融入市民生活,不依附于成绩的纯粹热爱,才能慢慢夯实足球金字塔的底座。
此刻的常州队仍在等待“梦寐以求的一球”,但他们已经用另一种方式踢进了人心。这或许就是中国足球最需要的起点:不必急着追求高光时刻,先让足球成为连接城市与人心的纽带,让每一份坚持都被看见,每一次努力都有回响。
附常州发布《致常州的绿茵追梦人》、《致每一位喜爱常宝的球迷》全文:
致常州的绿茵追梦人
每一步前行,都是城市力量
这个夏天,“苏超”点燃了常州久违的足球热情。看台内外,欢呼与叹息、自嘲与接梗,织就一曲市井交响——这正是我们热爱足球、热爱家乡最真实的声音。
诚然,八轮战罢,我们尚未收获“那梦寐以求的一球”。但比分从来不是衡量城市发展的唯一标尺。对于足球运动的长期耕耘,我们应该抱有超越“速胜论”的深刻理解,为绿茵追梦人多鼓几声掌。
跬步有痕,安步当车
足球是创造奇迹的舞台。但奇迹背后,总有看不见的付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足球运动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与省内兄弟城市相比,无论是足球人口基数、场地设施密度,还是青训体系、竞技成绩,常州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份清醒,不是“偃旗息鼓”的理由,而是“埋头赶路”的号角。试观常州何以被誉为“新能源之都”?难道是一夕之功?无非是数十载沉潜产业链,不慕一时喧哗,但求根底扎实。今天的常州足球,同样选择了这条看似漫长、却以“链”为擎的向新之路——
把目光投向青少年,把资源投向青训,把功夫下在体系。
“足球三年计划”的出台,每年500场赛事的承诺,就是我们对未来的郑重投注。这几天,常观记者走进青少年活动中心,被深深触动:三伏酷暑中,小球员们汗出如浆,宛如刚从水里捞起;拥有职业梯队背景的教练在场边全情投入;还有180多位孩子竞逐49个精英队席位的滚烫梦想……这一切,无关“苏超”胜负表,却在宣告:常州的足球根基,正在一寸寸夯实!
“潜功”入骨,城脉自流
潜绩者,非争一时之功,乃谋长久之策。常州人骨子里有份特别定力:不计一时长短,不追霎时荣华。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埋于行动规划之中。“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份城市境界成就了“中小城市学常州”,也必将贯穿于我们足球振兴的征途。
“苏超”对于常州,最大价值在于点燃了城市激情,凝聚了市民认同,提供了实践舞台。而输球后的“会接梗、会自嘲”,展现了常州人乐观豁达、直面不足的高情商。
这是我们的宝贵软实力。而场下围绕青少年培养、场地建设、体系完善的每一项举措,才是支撑未来的“硬功夫”。这份“软硬结合”,恰是“潜功”入骨的常州实践。正如四十多年前,金坛球迷“怒怼”省体委时所期盼的,足球的翻身仗从来不是靠一场胜利打赢的,而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默默耕耘。我们将接续这份责任,在深耕细作中积蓄力量,于无声处绽放光彩。
步履所及,皆为印记
绿茵场哪有“抄近道”?常州的足球念想,终究要靠一步一个脚印的笨法子丈量:训练草皮维护得绿油油;基层教练需有看家本事;校园足球带着趣味,让娃娃心里欢喜;体教融合慢火调试“新菜”……这些零碎事,才是铸造城市足球的基石。
我们欣喜地看到,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精英队尝试、U10小球员的密集征程,正在为常州足球积蓄力量。
我们欣喜地看到,市民正以不同方式热情参与:家长为孩子报名青训、爱好者组织社区联赛、拥趸自发前往赛场加油、热心人理性建言献策……绿茵胜负转瞬即逝,但这些萌发的根芽,终将支撑城市足球的脊梁——
每一位绿茵追梦人,都是城市英雄!
请相信:这座城市,有着谋小谋远的深沉定力,有着甘做“潜绩”的无悔胸襟,更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待千万微溪悄然汇聚,无数静功悄然叠加,那“梦寐以求的一球”,如瓜熟蒂落,自会滚入网窝。
致每一位喜爱常宝的球迷
亲爱的球迷朋友:
自“苏超”开赛以来,历春入夏,八轮鏖战,不觉已接近三个月。常州队一球未进、一场未赢,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我们每个人心头。尤其是昨夜客场面对劲旅盐城队,虽然拼尽全力结果依然令人失望。
我们知道,大家期待的不仅是一场胜利,更是常州足球向上生长的力量和希望。
这些日子里,我们看到了广大球迷在看台上焦急的眼神,读到了你们在评论区的热心留言,也感受到了你们对常州足球的真诚热爱和深深牵挂。你们的每一份支持,我们都铭记在心;你们的每一次失望,我们都感同身受。
感谢球队成员“真心不改”。日夜训练,你们负重前行;胜负得失,你们承压巨大。但你们始终坚守赛场、冲锋在前,用信仰和坚持诠释着对足球的热爱。你们是这个赛季最值得我们尊敬的“孤勇者”。
感谢球迷朋友“不离不弃”。无论是大雨中岿然不动的“恐龙方阵”,还是在炎热中震耳欲聋的助威声浪,抑或是失利时心痛遗憾的伤心泪水,你们始终以满腔热情与坚定支持,赋予我们无尽的前行力量。
感谢社会各界“汇爱成光”。各方的鼎力支持和热心包容,为球队的成长提供了坚强后盾;全网媒体朋友春天般的友爱,得以让更多人了解常州、热爱常州。特别是在“常宝许愿池”中,无数为常州足球和城市发展的肺腑之言,聚成了照亮前路的璀璨星河。
面对这样的成绩,我们没有逃避的理由,必须承认,在战术和实训上,还远远不够精准有效;面对关键球的处理,常有心态的焦急慌乱;与兄弟城市的实力差距,更是切实而具体的存在。但请相信,这份失利不仅不会击垮我们,更会成为常州足球涅槃重生的起点。常州人,最不缺的就是永不言败、永不言弃的勇气和韧劲。
我们知道,一次次的失利让你们失望过、痛心过,甚至有过转身离开的念头,但大家依然不离不弃。这份坚守,比任何胜利都更让我们动容和珍惜。我们向所有牵挂着常州足球发展的你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真诚的敬意:我们定全力以赴不负期待。
永不言败,赛场之上“寸土”必争。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强化日常训练管理,提升队员体能储备与技战术磨合,增强高强度联赛适应力。制定更加周密的备战计划和有效的比赛策略,确保每场比赛目标清晰、战术得当。未来的每一战,我们都将以“每球必争、每分必抢”的姿态,全力以赴,展现常州队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
永不停止,三年为约“寸心”不渝。我们将在《常州市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引领下,筑牢青训根基,聚焦“补短板、强基础、提实力”,全力提升整体水平与实战成效。我们有信心在今后的比赛当中不断追求蜕变,让我们的球队持续进步,踢出精彩。
球迷朋友们,常州这座城市历经千年变迁,却依然昂首阔步、勇立潮头。我们相信常州足球的发展也不会因一时的低谷而停滞不前。让我们一起,给球队多一些成长的空间,给城市足球多一些培育的耐心。让我们共同在挫折中携手成长,在陪伴中见证蜕变,在未来的胜利勋章上,刻下每一个你我——不离不弃的名字。
苏超常州赛区组委会
2025年8月4日
